《实验力学》
但是在科学中,有一个部分却一直在挑战这一点,那就是量子力学。
等式两边的概率,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测两个粒子间的情况。
要了解贝尔不等式检测,我们首先要知道,玻尔和爱因斯坦之间,最纠结的是什么。
其实在当时的学术环境下,很多人都比较认同爱因斯坦的观点。
在哥本哈根学派持有的观点中,即便两个粒子相隔很远,我们在对其中任何一个粒子进行测量的时候,还是会瞬间影响到另一个粒子。
他们的实验,是对于由钙原子单次跃迁中,同时发射的反向运动的光子,机型偏振测量。(引用)
尽管贝尔不等式在经过几十年的实验和验证下,最终证明在量子力学中不成立。
结果显而易见,实验最终还是证明量子力学预言正确。
若等式左边大于右边,那么就证明粒子之间确实没有固有联系,所以哥本哈根学派的观点正确。
然而爱因斯坦认为,这完全属于一种超距离,因为两个粒子在分开时的状态就已经被确定了。
很显然,在贝尔的不等式中,他认为爱因斯坦是正确的。
比如说原本我打你,你才会疼,是存在明显时间顺序了,结果现在,这两者可能同时发生,甚至反转过来。
因为在他们看来,科学就是确定的,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,几乎可以上升到哲学层面。
其中需要让一对光子飞出12米远,对于光子而言只需要40纳秒。
不管是否对粒子进行测量,或者在何时测量都没有任何关系。
到2015年,实验彻底排除检测漏洞和定域性,最终结果以96%的置信度符合量子力学。
第一代贝尔实验的完成是在1982年,阿斯派克特、达利巴德和罗哲等人共同进行的。
要验证贝尔不等式,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其中验证条件的要求很高,基本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对贝尔不等式的检测。
然而在这之后,出现了比双缝干涉实验更恐怖的存在,接下来咱们就来了解一下,贝尔不等式检测,为何更恐怖?世界的真实存在性真的迎来最终判决了吗?
扛起隐变量“斗争大旗”的,是物理学家玻姆和数学大神冯·诺依曼。
于是在1964年发表的论文《论EPR佯谬》表明,在爱因斯坦的EPR思想实验中,量子力学的预测明显地不同于定域性隐变量理论。
我们可以看到,贝尔不等式其实是两个概率问题,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计算,得到两边等式的关系。
基于粒子的自旋方向只有“+”和“-”,所以对每个粒子来说,就有8种情况,也就会得到以下的结果:
在这之后,科学家们不断升级设备,并且对这样的实验结果更加充满自信。
除了这两点,可能来拿世界的单一性和自由意志也都不能同时存在,所以这就是贝尔不等式检测更可怕的地方。
贝尔不等式
约翰·斯图尔特·贝尔,将自己标榜为爱因斯坦的追随者,并且对隐变量十分感兴趣。
在1988年,实验让光子飞出400米距离,最终结果和隐变量理论相差30个标准差。
在实验中,他们将钙原子作为光子对来源,将其激发到一定能级,当它回落是就会释放一对光子对。
隐变量理论
最后在2016年,在全球选择3万人,进行实验,为的就是补上最后一个随机数漏洞。
所以爱因斯坦直接讽刺量子力学,是鬼魅般的超距作用。
而如果放弃实在性,就出现了我看月亮的时候它存在,不看的时候就不存在,这多少有点唯心主义的观点在其中了。
其中就涉及量子纠缠,这个概念并不是二者提出的,在爱因斯坦和哥本哈根学派的“斗争”中,他在1935年提出了著名的“EPR佯谬”。
如果放弃定域性,就意味着超距离的瞬间联系,届时世界的因果可能就会出现颠倒。
为了让该结果变成板上钉钉的事,科学家提出了检测漏洞、定域性漏洞和随机数漏洞等,并据此重复实验。
世界的真实存在性究竟如何?
上一篇:力学所在页岩油气储层原位脆性评估方面取得进
下一篇:没有了